2015-03-17 04:27:44 聯合報 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在「一帶一路」戰略的引領和推動,借助自貿試驗區擴容帶來的良好契機下,廣州港正在謀求更大的發展空間—成長為國際性樞紐大港。
新華社報導,吞吐量位居全球前五位、在中國內貿和外貿中都扮演重要角色的廣州港集團董事長陳洪先說,企業正在制訂港口發展三年行動計劃,最終目標是將廣州這個有著千年悠久歷史的海上絲綢之路發源地之一打造成國際航運和物流中心。
他說,依託全球貿易向好趨勢,今年計劃開通的國際航線就有15條,覆蓋北美、東南亞、非洲和地中海區域。依託珠三角強大的製造業,他們對中國航運物流需求的增長抱有充分信心。
陳洪先表示,廣州南沙港區,塔吊機林立、萬船競發的場面讓人難以想像十多年前,這裡還是荒涼的灘塗。陳洪先說,未來的規劃中,南沙港區將成為廣州港發展的核心,南沙三期集裝箱碼頭工程將力爭年內建成投產。伴隨著近期「2015年廣州港南沙港區十項促發展措施」的公布,廣州港南沙港區將迎來新的發展推動力。
這些措施包括提升碼頭能力、提升服務、降低收費等,通過港口內外部環境的改善,提升港口的多元化發展空間。
南沙只是新時期廣州港發展的一個縮影。早在2千多年前的秦漢時期,廣州古港就是中國對外貿易的重要港口,是中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之一。
但廣州港能成為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始發港和發祥地,並一直興盛至今並非偶然。廣州港集團研究部副部長陳建軍認為,縱觀華南乃至全國,廣州港是所有古代海上絲綢之路始發港中區位優勢最好的一個。從地理上看,廣州港位於廣東海岸線的中央、珠江出海口;從交通上來說,廣州港既有面向大海的便利,也有河口港特有水網密集的優勢。
陳洪先表示,目前中國進出口總額的90%是通過海運完成的,站在港口人的角度,打造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對港口的發展具有現實和深遠的意義。
廣州港近年來發展迅速,2014年廣州港貨物吞吐量突破5億噸大關,集裝箱1661萬標準箱,分別增長5.9%和7.1%,分別位居國內第四、第五位,全球第五、第八位。
在新的發展階段,南沙港在廣州港區中地位極其重要。
十年來,廣州港集團已累計投入150多億元人民幣,先後建成了南沙一、二期,小虎石化、南沙汽車、南沙糧食通用等一批碼頭項目,南沙三期在2014年投入使用2個泊位,累計新增港口能力1.5億噸,相當於再造了一個廣州港。下一步廣州港將持續加快綜合能力建設,推進國際集裝箱班輪航線開發,建設航運物流服務集聚區,培育航運金融業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