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7-06-08 04:27經濟日報 編譯林奕榮/綜合外電
彭博資訊報導,中國目前已與全球30多國央行簽署換匯協議,總金額達人民幣3.33兆元(4,900億美元),不僅有助人民幣國際化,也強化中國在國際舞台的新興地位,堪稱以人民幣進行「貨幣外交」。
中國人民銀行(大陸央行)回覆彭博時表示,這類貨幣互換協議是為了提振貿易和促進金融穩定。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教授佛蘭克(Jeffrey Frankel)則說:「這是攸關聲望的事情,中國亟欲獲得外界對其經濟強國地位的認可。」
巴基斯坦和南韓等國央行曾使用過上述換匯安排,但紐約外交關係委員會國際經濟主任史戴爾(Benn Steil)表示,多數換匯協議實際上從沒有用過。除非發生緊急危機,否則幾乎沒有理由從換匯協議獲取現金。
央行間的換匯協議類似消費者信貸。中國央行將人民幣匯給提出換匯要求的國家,他們再把資金用來支付從中國進口貨物的貨款,或換成另一種貨幣,然後依據約定日期償還本息。
換匯協議並非中國首創,美國聯準會(Fed)在1962年冷戰最嚴重時期,開始與包括西德在內的盟國進行換匯交易,以規避黃金準備的損失;Fed也在2007年透過這種機制遏止金融危機。彭博資訊分析,中國央行換匯協議金額持續升高,凸顯貿易伙伴國擁抱中國經濟實力的意願。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