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工商時報【崔慈悌】


寒流來襲,濱海的高雄永安連日來寒風刺骨,不過在漁會卻是人聲吵雜,搬運工、運貨員、漁會員工個個汗流夾背,手機聲音此起彼落,卻忙得沒時間接,因為正是石斑魚出貨到大陸的旺季,忙碌景象絲毫不受景氣影響。


「上一波金融海嘯時的永安可不是這樣」,永安區漁會監事黃聰能說話時,手也不能停下來,「當時石斑魚跌到每台斤只有8、90塊,永安很多養了好幾年的魚塭都荒廢棄養,因為根本不敷成本,養石斑的魚塭只剩下大概200公頃,簽了ECFA以後,現在每台斤可以賣到240塊,養石斑的魚塭已經成長到450公頃了。」


忙碌的還有梨山的梨農,兩岸檢疫人員12月8日才剛到產地檢疫,當天台灣梨就拿到銷陸許可,第一批雪梨隔天從台中港上貨櫃,18日已經運到大連。


前陣子高接梨才因為價格下滑一度被拿來炒作,東勢區農會說,「現在出的雪梨產地價格最好的品種,已經賣到每台斤120到150塊,小粒的也可以賣到60到70塊,台灣梨因為品種不同,一年到頭只有3月到5月上旬不是產季,只要盛產價格就跌,有了大陸市場,明年6、7月高接梨旺季,就不必再這麼擔心價格大跌了。」


農委會國際處長張淑賢表示,兩岸經貿制度化以後,對台灣農業的影響不只是列在早收清單的農產品可以降稅,還有很多過去銷到大陸面臨的障礙,都可以拿出來談,「通關牽涉到很多的『眉眉角角』,尤其是農產品,它只要稍微給你多放個幾天,你一拿出來貨爛掉就不能賣了,以前就是這樣,業者拿他們沒輒,現在政府卻可以一樣樣的幫忙解決。」


像是97年開放兩岸直航,就大幅降低台灣農產品外銷大陸的運輸時間和成本,98年簽訂的「兩岸農產品檢疫檢驗合作協議」,排除出口到大陸的檢疫檢驗障礙,「尤其簽ECFA以後,大陸海關知道哪些是屬於早收清單的項目,通關時就不再像過去那樣層層的查驗,簡化程序,農產品的鮮度和賣相就差很多了。」


她以石斑魚為例,去年3月大陸方面開放台灣活魚運搬船可以直航到大陸港口,讓非常重視鮮度的石斑魚,當年出口到大陸金額就有12.6億元台幣,今年列入早收清單並增加運搬船直航港口,1到11月出口值就達到26.9億元台幣。


不只漁產品重視鮮度,蔬菜水果也一樣,以銷售蜜棗和鳳梨等水果為主的屏東綠地生產合作社理事主席郭智偉說,以前運到上海要7天,水果才6、7分熟就得裝貨,現在走小三通而且可以併櫃,4天就到上海,水果等8分熟再裝貨,品質就差很多,「現在在大陸,兩粒鳳梨可以賣到108塊人民幣。」


過去台灣農產品在大陸遭到仿冒、搶註冊情況嚴重,像是池上米、阿里山茶、凍頂烏龍茶、古坑咖啡,拿到註冊商標的都是大陸人,讓正牌台灣業者被大陸業者「吃死死」。


不過兩岸99年簽署「兩岸智慧財產權保護合作協議」,確保我國植物品種、專利及商標等農業智慧財產權後,情勢已經改觀。張淑賢說,現在再有大陸業者仿冒我們的產品,就可以要求對岸查緝,業者不必再忍氣吞聲。


最早在凍頂山種茶,世代相承已有170年的大觀園茗茶負責人林當山認為,兩岸交流為台灣茶葉開出新的生機。以前受到越南等低價進口茶競爭,很多茶農辛苦又賺不到錢索性放棄種茶,但是現在,林當山一年裡有半年是在大陸,因為「在那裡,台灣茶銷售價格即使高了二、三倍,都有人搶著買」。


當初茶葉列入早收清單曾被冷言冷語「價格那麼高,大陸自己都有種茶,怎麼可能會有市場?」 林當山說,茶在中華文化中有特殊的意涵,只要品質好,價格可以有很大的落差。


台灣的市場有限,歐美對華人愛好的茶葉沒有特殊感情,「但是大陸不一樣,他們高品質茶一斤都動輒上萬人民幣,台灣茶一斤賣個幾千元人民幣,買得起的人很多,也願意買。」


他說,大陸已經崛起,不再是當年封閉、落後的模樣,「很多人根本沒去過大陸,老是拿10年、20年前的腦袋在看事情,既然兩岸已經跨出交流的重要一步,就應該向前走,不能走回頭路,否則落後封閉的將會是台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海運快遞/@威利 的頭像
    海運快遞/@威利

    海運快遞-化妝品/奶粉/茶葉/食品/個人行李-專送-威利國際實業有限公司

    海運快遞/@威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